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 【完结】
    第141章 袁氏之亡(下)

    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枯草, 干瘪的泥土里全是腐烂的腥臭味。

    月亮照旧挂在天空中,兢兢业业地向人间洒下光芒。但地上的凡人们却总觉得掌管月亮的仙子在偷懒耍滑。要不然,这苍茫的大地为何始终这般漆黑一片, 而不见半点亮光呢?

    好在猪油炖胡萝卜是安民军中必备的伙食之一,充分保证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这群潜伏在暗林中的狩猎者才能在这暗上加暗的环境中看得分明、行动自如。

    阿备骑在马上, 闭目养神。

    他的脸庞上沾满了尘土, 让他本就饱经风霜的皮肤更黝黑粗粝了几分。干涸的血水凝结在他的发髻上,如啫喱般将他略有凌乱的发丝做出了飘逸的发型,以至于虽然黑夜无风,但旁人看着却总觉得有股烈风冲着他扑面而去。

    “已经快要鸡鸣了。”苦哂拍马踱到阿备旁边, 脸上是掩不住的焦虑, “贾文和真的能行吗?他不会叛变吧?”

    阿备没有回话, 依旧骑在马上闭目养神,稳稳得如同泰山一般。

    苦哂没得到回答,心中的焦虑迅速增加。他想要大吼一声, 却又害怕坏了刘备的军令, 受到责罚。

    他知道, 刘备治军甚严,哪怕是亲信故旧, 犯了军令也是严惩不贷, 半点情面也无。他现在也算是个高官了, 可不想为了这点小事丢了脸面。

    一来二去, 那股焦虑就像块石头似地堵在他的胸口,沉甸甸地让他心烦。为了稍微让自己好受一点, 苦哂只得催动着马匹, 在小小的空地上来回打圈。

    “中郎将, 且宽心。卫将军既然敢派贾主簿过去,必定是有道理的。”赵云如同一棵白杨树般,笔直地站在一旁。

    “可是,我就是觉得那贾文和整天贼头贼脑的,不靠谱……”苦哂碎碎地念叨着。

    一阵似有若无的轻风吹过,阿备骤然睁开眼睛,低低地说了声:“成了。”】

    众人正在不解,前方的城墙上突然冒出冲天的火光。而这——正是他们之前与贾诩约定的信号。

    守城门的人都被控制住了!

    一直潜伏着的安民军顿时眼睛一亮,精神抖擞起来。他们纷纷从藏匿的草垛、树木下钻出,如饿狼般嘶吼着向城池冲去!

    宛城中的守军们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的城池居然这么轻易地就被攻下了。当晨光微熹时,他们被绑缚着拖拽到刘备身前的时候,他们更是瞪大了眼睛,一副活见鬼了的表情。

    这个刘备,不是应该在并州与袁绍对峙,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了荆州的宛城?他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阿备瞥了他们一眼,淡淡地:“看来,你们果然什么都不知道。刘景升机关算尽,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七天前,阿备原本在并州与袁绍大军对峙,突然得到消息说荆州刘表被袁绍说动,秘密派出了一支队伍想要偷袭雒阳。

    阿备当机立断,带着一千安民军精锐南下,埋伏在刘表军的必经之路上,将其全部歼灭。

    这还不算完。

    刘表害怕消息走漏,一路行军皆低调隐秘,就连刘表手下诸多将领太守都不知道。阿备从俘虏中得到信息后,当即将计就计带着队伍继续南下。趁着城池不明真相、守备空虚,派贾诩骗开城门,一举拿下了荆州的北大门、历史名城宛城!

    “我放你们离开,你们帮我给刘景升带句话。”阿备走上前,亲自给宛城守将松了绑。金色的晨光之下,他的面容带着佛一般的和蔼,两只眼睛闪着温润的光,“神州一统,指日可待。休战止戈,以和为贵。若能共赴,生民同庆。不然……”

    阿备骤然撩起眼皮,话锋一转,每一个字都带着铮鸣的金戈之声:“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先礼后兵,杀气逼人!

    然后,阿备也不管那些被放走的宛城守将会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也不理南边的刘表将如何辗转反侧惴惴不安,将贾诩、苦哂留在宛城守城之后,便带着赵云和一千安民军又连夜赶回了并州。

    在并州的大帐中,连日奔波连口热水都没混上的阿备终于有机会洗了把热水脸。

    他取下烘着热气的棉布面巾,突然笑了起来:“算算时间,袁绍这会儿估计刚得到我攻下了宛城的消息。他必定认为此刻我还在宛城,这边的防御自然而然就会放松。咱们不如趁此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等目瞪口呆:主公你已经半个月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了!你旁边的典韦走路都在打飘了!你适可而止一点呀!

    阿备想了想,艰难地后退了一步,商量道:“那我喝碗参汤再继续?”

    众人顿时无语,但无语后又忍不住钦佩:就主公这个身体精力,如此异于常人,真是天生干大事的料!果然,主公这个职业不是谁都能干的,比不了、比不了……

    最终,在各种软磨硬泡下,阿备成功获取了各位亲信的战斗同意。

    仰头喝完了一大碗参汤,阿备一抹嘴唇,精神奕奕地点出五千精兵,奔赴了下一个战场——固原。

    战斗的想法虽然是阿备临时起意,但战斗的地点却是他深思熟虑之后选定的。

    固原——这个并州与冀州边界处的小地方,这个在之前翻遍史书都找不到的无名之地,从今往后将深刻地烙印在华夏的历史中。而在这个地方打响的袁刘大战,也将在千年后被各路军事家、史学家反复复盘推演。

    袁绍与刘备对峙多年,互相之间也对战过多次。

    袁绍这边兵士多,刘备那边地形险;袁绍这边经济好,刘备那边骑兵强;袁绍这边粮草足,刘备那边矿产富……总之,双方各有优势却又不足以碾压对方。

    所以这多年来的对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打到最后,不论是下层兵士,还是上层的将领们,心里头都生出了一股疲惫之感。

    哦,刘备那边又来进攻了?随便派人打打把他打退就好了。

    当听到固原那边传来战报时,袁绍心里如是想的。他随便指派了一位将领过去,便又去处理其他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了。

    但十多天后,固原那边却传来了战败的消息。

    袁绍不由地皱起了眉头,觉得刘备这次的势头有些猛。想了一圈之后,袁绍直接指派了自己手下大将颜良前去固原支援。

    杀鸡的确不需要用牛刀,但面对烦人的老鼠,还是下猛药一次性解决更好。

    又对战线进行了一番部署后,袁绍便放心地返回邺城看望生病的幼子了。袁绍有三个长成了的儿子,长子袁谭,幼子袁尚,以及没什么存在感的二儿子袁熙。

    因为幼子袁尚长相俊美,又与自己性格相近,袁绍对他尤其偏爱,有意让他继承自己的家业。

    为此,他不仅在给儿子们封官的时候,直接将袁尚封成了冀州牧,而且还把对袁尚威胁最大的长子袁谭给直接过继了出去废掉了继承权。

    长子袁谭:???我是什么大冤种吗?

    如今听闻袁尚病危,前线的战事又并不紧急。两相权衡之下,袁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返回了邺城。

    结果,他刚走到一半,就听说颜良被关羽给阵斩了;继续走到邺城,又听说援兵被歼灭了;才在邺城呆了没几天,又听说文丑死在乱军之中了……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等袁绍终于醒悟过来仔细研究了地图后,这才猛然察觉——坏了!中计了!

    固原的确只是个名声不响的小地方,但却是袁绍方面防御阵线上一个微妙的不和谐的点。阿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瞅准时机,一顿猛打,瞬间逆转了多年来的局势!

    等袁绍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名不见经传的固原变成了大汉土地上的黑洞,诛求无厌地吞噬了一切靠近它的袁绍队伍。

    而袁绍原本稳固的防线被这样一折腾,顿时如同断了线的珍珠般,分崩离析、各自为政,难以相互救援。

    而最最重要的是,刘备的奇兵暗中从南边绕到了防线后方,一举切断了邺城到西边防线上的补给线。无论是兵马还是钱粮,短时间内都无法大规模地运到前线。袁绍防线上的兵马,立刻成了彀弓中的猎物、刀俎下的鱼肉!

    阿备这招,就是南边的文章从北边做起,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虚实结合、因敌制胜!

    袁绍都快要急疯了!固原丢失固然令他感到愤怒,颜良文丑的阵亡也同样令他痛心,但防线南端被包围的队伍才是他心急火燎、忧愤难眠的根源。

    那支队伍,可是他主力中的主力、嫡系中的嫡系!一旦被刘备歼灭,他拿什么坐稳冀州之主的位置,拿什么继续争霸天下?

    袁绍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生死攸关的决战了!

    正如当年他和公孙瓒争夺冀州,在界桥时的那一战。他必须得亲自去到战场,亲自指挥、亲自冲锋,才有可能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战机。

    于是,袁绍力排众议,带着一支队伍亲自去回到了南线,要趁着刘备的包围圈完成之前将这支主力队伍带出来。

    几万大军从南线返回邺城,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沿着太行山脉南下,一条是从武安县走。

    而目前摆在袁绍面前的问题是:他该走哪一条路?

    另一边,刘备阵营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袁绍会走哪一条路撤退?

    这一次的决战,是他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寻到的机会。而这种规模的大决战,又绝对不存在分兵的可能性。他们必须得预判出敌人的行动方向,在相应的路线上设下包围埋伏,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而一旦预判错了敌人的动向,不但使自己这一方白白消耗了兵马钱粮,更严重的是耽误了珍贵的战机,使得放虎归山!

    而到了那个时候,能够继续维持对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被敌人反扑被消灭才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可以说,整个袁刘大战的关键胜负点,便在这一个抉择上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从清晨到夜晚,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刘德然、简雍、孙乾等人都聚集在中军大帐中,对着地图分析筹谋。将地理、天气、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全部考虑,期望能做出最稳妥的选择。

    这边的人说,有确切的情报显示袁绍会走武安一线;那边的人说,走太行山脉更有利于有序撤退,袁绍一定会选的。

    各有道理,争执不下。

    阿备在旁边听完了所有人的分析,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默默地走出了大帐,抬头望向夜空。

    今夜是一个晴夜,没有那么多绵稠的云朵,整个夜空都被晚风梳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万千的星子如同仙人洒下的甘露,在深蓝的夜空中闪烁着青白的光,既为单调的夜空增添了美丽的装饰,也为人间的困惑者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大帐中的众人注意到了刘备的举动,也纷纷跟着走了出来,略微抬头,既眺望璀璨的星空,也注视星空之下的刘备。

    “都说,天上的星辰与人间的万事万物一一对应,只要明白了星辰的轨迹,就能了解甚至预知人间的事物。此时此刻,我真想马上找个人来帮我观一观星,预测一下袁绍到底会走哪一条路,也免得大家心里一直七上八下不得安宁。”

    众人听了,都不由地勾起了嘴角。

    虽然大家都生长在崇信天人感应的东汉时期,但这么多年呆在刘备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也获得了很多科学思维。观星之术在他们眼里,早已褪去了玄学巫术的神秘面纱,变成了一门集导航、算术、天气预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阿备转过头来,看向众人:“自熹平五年我去玄菟郡上任起,到如今也有二十四年了。这二十多年来,德然一直负责为我搜集情报、传递消息,帮助我取得了许多胜利。如今,德然给出的情报是袁绍会走武安一线。我当然不是质疑他给出情报。可是,我实在是无法说服我自己。”

    “这二十多年来,从辽东到司隶,从凉州到并州,从雒阳到固原——大大小小的仗,我也打了上百场了。我有一种想法——不,我有一种直觉——袁绍不会走武安一线,他一定会走太行山脉!”

    阿备骤然提高了音量,夜色中的双目比天上的星辰更加明亮。深夜的凉风从背后吹来,高高扬起了他赤色的披风,更衬得他如山岳般傲然屹立。

    “这是一场豪赌。”阿备的声音如同金石,深深地叩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诸位,可敢随我而来?”

    【作者有话说】

    注1:某毛姓诗人的句子。

    注2:作者虚构的地名。

    第142章 兴复汉室

    阿备运用“围三缺一”的战法, 故意做出包围圈未成型的假象,对着袁绍的南线队伍放出了一个缺口,让他们可以沿着太行山脉撤退。

    袁绍那边毫无察觉, 果然沿着太行山脉进行了撤退。

    得到这个消息后,阿备等人都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他们赌赢了!

    随后,阿备立刻调出之前在太行山脉中设下的埋伏, 对着袁绍退兵围追堵截, 最终成功地将其困在了石丘。

    石丘不是什么大城市,只是太行山脚下一个小山头下的一个小村庄。袁绍几万大军挤在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前路、后路全被围住,补给粮草全被截断。要路没路、要粮没粮, 就连村里头的那口老井也时断时续。

    阿备深知困兽之斗的危险, 面对袁绍的数万大军, 他围而不攻,每天只让人喊话招降。偶尔袁绍组织人手想要突围,阿备在将起打回去之后也不追击, 只继续在不近不远的地方继续围困。

    很快, 数万大军便失去了斗志、精神崩溃, 不时有人逃跑投降。甚至有几十人、上百人成建制地归降。阿备毫无芥蒂,照单全收。

    袁绍的儿子袁潭、袁熙、袁尚听闻父亲被困, 都各自带领兵马前来救援。但他们手中的兵马弱、身上的经验少, 身边又没有大将襄助, 很快就被关羽、张飞等人给打退了回去。

    如此一个月后, 阿备下令对石丘发起了最后总攻。

    早已疲惫不堪的袁绍在惊慌中被亲卫扶上马匹,护送着向北逃去。可阿备既然筹划了总攻, 又哪里能让他这样轻易跑掉?于是袁绍举目四望, 只见到处是写着“刘”、“关”、“张”、“赵”的大旗, 层层叠叠,如同催命的恶鬼一般,根本无处可逃!

    慌乱之下,袁绍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开始往南逃跑。他逃着逃着,忽然见前方有一支运送粮草的队伍,顿时大喜过望,想要冲过去劫粮夺马。

    可他刚冲到一半,一阵弩箭便如同暴雨般迎面射来。其中一支箭准确地射中了他的胸膛,并且将他的心脏直接射了个对穿。

    在惊愕之中,袁绍跌下马去。天旋地转之时,他似乎隐约看见运粮队那边竖着大旗,上面用标准的隶书写着“诸葛”两个字。

    诸葛?这世间何曾有姓诸葛的大将?

    没想到,我袁本初竟然死在如此无名之辈的手中!

    袁绍不甘,但很快便没了气息。

    一代枭雄袁绍,便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

    解决了袁绍这股敌方残兵后,原本有些骚动的运粮队很快平静了下来。一位青年骑马走到骚动处,询问刚才发生了何时。

    青年虽然刚及弱冠,但整个运粮队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官职高低,都对他极为尊敬。

    此人正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指挥着众人射弩的小队长将情况一一报告,又兴奋地举着弓弩道:“军师,你做的这个连弩真好用!没比普通的弩箭多用多少力气,威力却大上好几倍!刚刚那群残兵还没靠近我们,就全都被射死了!”

    诸葛亮谦虚一笑,又询问了几个细节,便嘱咐道:“割下那些残兵的首级,带回去领功吧,动作快一点。咱们要尽快将这些粮草送到石丘,不能耽误了卫将军的大事。”

    “是!”

    于是半天之后,当阿备在诸葛亮的运粮队里见到袁绍的头颅后,直接惊讶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而当他听闻了事情的经过后,更是仿佛看见摇着锦鲤尾巴的刘先主一蹦一跳地跑到诸葛亮的身边,各种赐福增益上BUFF。

    好吧。

    阿备砸砸嘴,无奈又好笑。总归是在保佑自家人,肥水没流外人田就行!

    总而言之,还是要在心中祈祷一声:备门!

    这一仗,袁绍死在诸葛连弩之下,许攸、淳于琼等一众文臣武将战死,张郃、高览等投降归顺。刘备方大获全胜!

    休整了十日后,刘备大军挟着大胜之势,一路攻城拔寨,向着冀州的治所邺城挺近。

    而就在如此危机的时刻,袁氏集团那边在干什么呢?

    答:在争权夺利!

    袁绍一死,靠着他的个人威望压下的继承者之争立刻浮上了水面。袁潭、袁尚直接翻脸,各自带着兵马打成一团。至于那个间接害死了自己父亲的刘备?他们不但不出兵攻打,反而竭力拉拢!

    毕竟,刘备没有袁绍势力的继承权,不会来抢他们的位置,对面那个兄弟却会。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就算要给父亲报仇,那也得抢下势力老大的位置、干掉竞争对手之后。而在那之前,兵强马壮的刘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对于袁潭、袁尚来将,孰轻孰重,他们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地下的袁绍:呵呵,真是一群大孝子呀!

    如此局势,就连刘备也是无语了。但无语归无语,送上门的便宜不要白不要。他在袁潭、袁尚中左右斡旋,一边和他们虚与委蛇又拉又打,一边下手不停攻城略地。

    等到袁尚终于费尽心机打败袁潭,正式拿下袁绍家业的继承权之后,抬头一看,却猛然发现整个冀州早已大半归属刘备了!他虽然拿下了继承权,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继承的了!

    袁尚:我的冀州呢?我爸放在那里的那么大个冀州呢?!

    离开亲亲父亲的温暖羽翼,被现实狠狠打脸的袁尚终于明白了形势的危机。但一切都已经晚了。这一次,袁尚、袁熙甚至没有办法跑路辽东,因为整个辽东早已是刘备的地盘。

    最后,在毫无力量的垂死挣扎后,袁尚、袁熙被反叛投降的将领割下了头颅。

    由此,袁绍费尽心思拿下的冀州、青州终于完全落入了刘备的手里。而刘备也由此坐拥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司隶、凉州六个大州,一举成为乱世之中最大的诸侯!

    光熹十二年(202年),刘备在冀州称帝,改元“章武”。效仿光武故事,国号仍为“汉”,史称“季汉”。

    随后,刘备挥师南下,开启了统一全国的征伐之路。

    第一个被攻下的是徐州。

    因为的阿备的加入,刘先主没有和历史一样称为徐州之主。在阿备和袁绍打得你来我往之时,陶谦病死,徐州由他的儿子陶商继承。但陶谦的儿子庸碌,根本无法统领徐州。因此阿备的大军一打过去,陶商就迅速地带着部下滑跪投降了。

    阿备表示:挺好的。大家都是大汉人,能和平共处,干嘛一定要打来打去呢?

    第二个被攻下的是曹操。

    因为阿备的存在,这一时空里的曹操势力始终被牢牢限制在兖州、豫州一带。但曹操的地盘虽小,志向却从来很大。在阿备东征西讨的这些年里,他也一直在合纵连横,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

    而当阿备的大军逐步逼近,双方兵马剑拔弩张地对峙了三个月后,曹操终究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欲望,奉书献马、归顺季汉,完成了当年玩笑一般的“君子之约”。而阿备做事也很敞亮,直接将曹操封为了公爵,地位在县候之上,只在刘氏宗亲的王爵之下。

    阿备泣涕:孟德好兄弟呀!

    第三个被攻下的荆州。

    或许是曹操被封为公爵的示范效应太强,也或许是因为感到自己命不久矣想为子孙多挣点保障,病痛缠身的刘表撑着最后一口气向阿备献上了降书,手把手地带着阿备走完了房产过户手续,硬是没让阿备动一兵一卒、一枪一马。

    刘表投之以木桃,阿备自然也报之一琼瑶,给刘表也封了公爵。转过年来刘表病重身亡,阿备还特别开恩让刘琮直接承袭公爵,不用降等袭爵。

    第四个被攻下的是凉州。

    和历史上类似,凉州这块地方上的诸侯们总是不安分,降了叛、叛了降,反反复复。阿备带着大军亲征西凉,虽然经历了些波折,但也总算是将这块土地安稳了下来。

    随后,阿备又迁都长安,完成了刘先主、诸葛丞相“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毕生心愿,开启了季汉王朝的百年辉煌。

    第五个被攻下的是汉中。

    第六个被攻下的是益州。

    第七个被攻下的是江东各州。

    ……

    章武十二年,阿备在长安祭天,正式宣告大汉山河再度统一。

    ……

    阿备躺在长安的龙榻上,眼前模糊一片,气息宛若游丝。而他持续这种状态,已经有好几天了。

    或许弥留之际的人的确更被上天怜悯,阿备在最后的时刻明显感到有一股暖流涌进了身体。随着那暖流一点点绕遍四肢百骸,他的眼睛一点点地恢复了些许视力,身体也一点点地提升了些许气力。

    如今是章武二十一年,换算成公历就是公元223年,和历史上的刘先主崩殂的时间一模一样。

    或许,这里面冥冥中也有天意?

    阿备心中感慨。

    他侧了侧头,果然看见十七岁的太子刘禅跪在床前,早已哭成了个泪人。

    这位历史上的季汉继承者,仿佛早就约好一般按照历史上的时间准时降临人间,而阿备也心有灵犀地在那之前没有诞育一个孩儿。

    杀继子刘封这种人间惨剧,历史上发生一次就够了。阿亮、阿禅都是好孩子,不应该为这种事情背上骂名污点。

    阿备微笑着,轻飘飘地将担子担了过去。

    阿备招了招手,刘禅立刻跪行上前,乖顺地将自己的脸庞埋进父亲的手掌中。阿备感受着掌心里温热的湿意,不由地笑道:“你父亲我实现了年轻时的志向,一生有好友亲人相伴,死时又能躺在长安的龙床上——此生已经圆满,你该为你父亲高兴才是,哭什么?”

    刘禅立刻擦干了眼泪,哽咽着点了点头。虽然看得出来,他已经很努力了,但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淌。

    阿备又忍不住想要发笑。临死之前,还能有这番欢乐的心境,他真心觉得自己是十二分的幸福。

    阿备的目光变得柔软起来,拉起刘禅的手,谆谆教诲:“你的资质平庸,处理国事恐怕多有艰难。丞相乃国之柱石,你以后定要以父事之、举国相托。”

    “儿臣明白了。”刘禅立刻对着诸葛亮行了个大礼,恭敬地道,“相父。”

    阿备点了点头,又拉住诸葛亮的手:“你知道的,我还有很多想要做的事——理工的思想要推行大地、女子的事业要建立起来、人民的生活要更多保障、豪强士族要更多打击……

    可惜,我的时间不够了,没办法再继续了……

    我也知道,这些事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地做下去的。

    如今,我只能做到这里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拜托你了。”

    “丞相,阿亮……”他唤着,不住地收紧手指,“朕走后,季汉国事,由君自取。”

    诸葛亮向来端庄,如今再也忍耐不住,哭喊着跪拜在地。

    “臣敢竭肱骨之力,效忠贞之志,继之以死!”

    在一片悲痛的嚎哭声中,在无尽的遗憾与期望之中,阿备终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灵魂飘离了那老朽的躯壳,悠悠地飘过雒阳的旧宫、常山的小村、琅琊的院落、玄菟的桃林,最终落到了涿县楼桑村那棵枝繁叶茂如同华盖的大桑树上。

    在很多很多年前,有个家里穷得织席贩履为生的小男孩,曾经用手指着这棵大桑树,用稚嫩又清脆的声音大声宣告:“我今后必将乘此羽葆盖车!”

    【作者有话说】

    注1:作者虚构的地名。

    注2:《三国志》,诸葛亮对刘先主托孤的回答。

    第143章 国家宝藏

    【章服之美, 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造就出了光辉璀璨的文明。而这文明如长河、如大地, 一脉相承,从古至今,依旧不断地滋养着现在的我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国家宝藏》节目, 我是001号讲解员。】

    随着庄重肃穆的乐声响起,淡蓝色的带着古老青铜质感的节目名称缓缓地升上了舞台,成千上万的弹幕如同被放开了闸门的洪水一般猛地冲上了屏幕,不一会儿便将整个视野淹没。

    “啊啊啊啊啊, 期待已久的《国家宝藏》终于播出了, 不知道今天会看到什么好东西?”

    “一定是非常棒的文物吧, 期待期待!”

    “小学生一点也不期待这个节目!小学生一点也不想写观后感!”

    “怜爱前面的小学生一秒钟。顺便炫耀一下,中年社畜不需要写观后感!哈哈哈哈哈!”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这座城市有过太多精彩绝伦的故事。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踏着北境风雪而来的普通人, 穿着布衣、踏着草鞋, 却创造了其中最顶级的传奇。而如同天命印证一般,他的故事也开始于一篇传奇……大家好, 我是国宝《血鞋记》原本的守护人刘丽君。】

    “啊——!”

    “啊啊啊啊——!”

    “天呀, 我完全控制不住我自己, 直接化身尖叫鸡!”

    “本科学文学的人表示一本满意, 谁不知道华夏第一本长篇小说的含金量!”

    “没什么学问的中年人也表示很满意,华夏人谁的童年没看过三四五六七八版《血鞋记》呢?”

    “小学生也表示非常满意!让我写观后感, 不行!让我看故事书, 可以!”

    “大家都很满意呢!”

    【一千八百年前, 十五岁的少年刘备离开幽州家乡,南下来到洛阳求学。出身平民的他不仅有着一颗正义善良的心,还有着一腔打抱不平的热血。面对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作恶,少年刘备没有屈服于权势,而是利用刑侦知识将其定罪,与时任雒阳北部尉的曹操一起完成了“棒杀蹇图”的义举。】

    “曹刘的唯美初遇!”

    “曹刘真的是史同圈里难得的善始善终、双向奔赴的CP!从一开始的意气相投,到最后的君子之约,完全是稳稳的幸福!”

    “我就算是死了,被钉在棺材里,也要用嘶哑的喉咙发出呐喊:曹刘是真的!”

    “曹操算什么?诸葛亮明明才是刘备的真爱好不好!这可是史书里昭武帝亲口说的!”

    “玄亮党头顶《季汉书》!”

    【宦官蹇硕的报复接踵而至,刘备的性命危在旦夕。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刘备编写了传奇故事《血鞋记》,并派人在雒阳城中大肆排演宣扬,不但利用舆论的力量让蹇硕投鼠忌器,而且还由此获得了汉灵帝刘宏的青睐,被授予了官职。】

    “大冤种蹇硕出场了!”

    “谁能想到呢?一开始对刘备喊打喊杀的蹇硕,最后居然会为了刘备做死间!呜呜呜,这就是爱呀!”

    “刘备蹇硕真是经典的先恨后爱!凄惨绝美!”

    “难道这里面的重点不是汉灵帝刘宏吗?刘宏和刘备的知己情也很好嗑呀!举国托付什么的……”

    “天呀!这都是什么冷门CP!前面的人,你们真是饿了!”

    “前面的人,你不懂,什么都吃只会让我营养均衡!”

    【历史上唯一两次复兴的王朝继承人,第三次大一统季汉帝国的建立者,“中祖”庙号的唯一使用人——中祖昭武帝刘备的传奇人生,也由此开启。】

    大屏幕上最后定格在了《血鞋记》原本饱经风霜的封面上,刘备、钟繇、曹不兴的署名清晰可见,旁边还盖着一枚鲜红的汉灵帝刘宏的私人藏书印章。

    一千八百年的隔阂瞬间消散,历史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冲进了现代人的生活,看得所有人都不由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简直无法形容!好像真的亲眼见到了一千八百年前的这几个人一样!”

    “一个皇帝的署名,一个皇帝的印章,一个书法大家和一个书画大家的署名。就算这个原本的其他部分都不见了,就光是这个封面就价值连城了!”

    “太强了!太强了!光是这个署名,就已经吊打99%的文物了!”

    剧情宣传片结束,灯光亮起,舞台上出现一名身段优雅高挑的中年女性。她的鹅蛋脸有着华夏古典女性柔美贤淑的气韵,浓黑的剑眉又带着飒爽飞扬的英气。

    【001号讲解员:《血鞋记》作为我国第一部成册的长篇小说,一千八百年来广为流传,被改编为戏剧、评书、话剧等多种形式。自1955年被首次改编成电视剧搬上电视荧幕后,基本上每隔10年就会被翻拍一次。丽君作为95版《血鞋记》中刘侠女的饰演者,被广大观众誉为“最经典的刘侠女”,二十年来无人能够超越。如今你又成为了《血鞋记》原本的国宝守护人,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

    【刘丽君:首先感谢节目组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和《血鞋记》以这样的方式再续一段缘分。《血鞋记》虽然不是我演绎生涯中的第一部作品,却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血鞋记》的故事中虽然有男主角,却永远只活在台词中……(笑)。它真正描绘、真正出彩的,是主角刘侠女和曹翁主,甚至是反派简恶霸——这样的女性群像故事,即使是放在一千八百年后依旧稀有、珍贵且充满力量……】

    【刘丽君:很难想象在一千八百年前,一位封建时代的少年男性是以怎样的心态创作出了《血鞋记》,并对其中的女性角色倾注了超越时代的尊重与关爱。但在一千八百年后,在演绎刘侠女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女性的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并大受震撼。这样的精神,在往后的二十余年里一直支持着我、鼓舞着我,使我能够在演绎事业的高峰上不断攀登。】

    “《血鞋记》的故事真的太棒了!现在读起来也毫不过时!”

    “华夏的女性小时候跟着老人听《血鞋记》的戏曲、评书,长大一点看《血鞋记》动画片,成年以后看《血鞋记》的电视、电影——华夏女性的一生都贯穿着《血鞋记》!”

    “我是女生,人生很多至暗时刻,真的是靠着《血鞋记》里的经典台词撑过来的!”

    【001号讲解员:可是有一种说法,少年刘备只是为了躲避蹇硕的迫害,才故意将《血鞋记》中的角色设置成为女性的。实际上,刘侠女应该是指刘备,曹翁主是指曹操,简恶霸是指蹇图。那么这样来看,少年刘备在《血鞋记》中表达的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爱,有可能是我们现代人的过度解读。】

    “来了来了,经典的‘过度解读’来了!”

    “虽然知道这些都是专门设计的台词,但听到主持人这么说,还是很生气!”

    “浅浅地嗑一下昭武帝本人,一个人偷偷地写全员性转的小说怎么想都有点可爱捏!”

    “哈哈哈,仔细想一想,刘备还真是个狠人,性转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本来对昭武帝无感的,但看到前面的说法,突然get到了萌点了!”

    【刘丽君: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但在仔细研读了《季汉书》之后,我不仅再也没有了这样的疑惑,而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昭武帝在位时期,创造了影响后世千年的女侯制度,规定女性封侯后便自立门户,爵位只能由女儿继承,且爵位与初代女侯的姓氏、血缘绑定。在昭武帝之前,虽然也有女性封侯,但爵位门庭无法传承,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但在昭武帝的女侯制度确立之后,巨大的实际利益促使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对女性的培养。即使后来季汉灭亡,女侯制度依旧留存了下来,并在之后的一千八百年中造就了上千位青史留名的女侯。】

    【刘丽君:更不要说,除了女侯制度之外,昭武帝还创建了许多利于女性的国策,比如男女都可参加学习的学堂、医堂,只招收女性的护士制度等……】

    “强推一下刘苗!昭武帝的义妹,从一个家奴婢女奋斗到了王朝长公主,还创立了护士制度、建设了女医堂,特别励志!”

    “刘苗公主还是第一个被封侯的公主。昭武帝的女侯制度最开始就是为了这位公主专门建立的!”

    “还有公孙瓒的侯夫人,孙策的母亲吴夫人,诸葛亮的黄夫人……季汉真的好多优秀的女性呀!”

    “侯夫人和黄夫人后来也被封侯了,真的是超级厉害!”

    【刘丽君:杯子里的水只有装满了之后才会溢出来,人无法想象出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血鞋记》中的全员性转女性群像,或许真的只是昭武帝窘迫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但那种自然而然地将女性作为主角的创作态度、那种男女平等对待的想法,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刘丽君: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整个社会更加宽容、开放、自由。我相信,我们华夏女儿们,一定能秉百年浪潮,承千年精神,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有话说】

    我发现了,我是番外苦手!本来预定了三个番外,结果憋了好几天才憋出了这一篇,其他的番外半点灵感都没有!哭死……

    算了,放过自己吧。

    番外应该就只有这一个了。之后会写一篇完结感言,然后就正式结束本文,集中精神准备新文。

    期待和各位读者们在下一篇新文里见面哦!